(圖片來源:網路)
人類語言將貴賤,美醜價值觀混淆於方位概念,
往往以上為貴,以下為賤,因此才有往上提升,向下沈淪的說法。
也因此,尋幽訪勝者皆以為天下美景應在雲深不知處。
其實,絕美的勝境不見得是在高處。
我曾隨一些老釣友,在蘇花公路一百四十八公里處,
找到一條通往絕壁下沙灘的便道。
大約通到蘇花鐵路的某個通風口,
再往下,就要沿著一條溪谷,小心翼翼往下攀降。
涉過溪水,翻過巨石,利用野藤攀岩,
滑降在岩壁底的海灘上,眼前景色豁然開朗。
首先迎面而來的就是萬頃汪洋,這邊海水深藍,海湵上一地潔淨。
細潔的礫石隨著海灘,蜿蜒到目光極盡之處,仍不見人蹤。
跋涉在海灘上,一邊是萬仞絕壁,一邊是深洋大海,
山海之間清氣匯集,一身濁氣立刻消除。
海灘上還豎立堅硬的巨石,有的碧綠,有的呈黃蠟色,巨石之大,
正午涼蔭可讓⋯⋯釣者小憩午睡,甚至遮風躲雨。
有一塊巨岩呈長方型,兀自豎立在淺灘前方,
任由海潮沖刷,還長滿藻類,吸引魚群。
釣者在此常有意外之收穫,甚至幾番奮戰搏魚,
大魚還是拉斷釣絲,揚長而去。
山溪在岩壁上還有化成飛瀑的,一路從白米高的絕壁上沖刷下來,
黃昏之際,釣者還可以在瀑下取水飲用,
甚至享受絕無僅有的野外天然淋浴。
深夜東北風起,絕壁底部若干涵洞就是天然帳營,
洞內細沙軟燥,和衣卧地就是軟鋪。
有一次夏夜,我們遇上突來大雨,只得退入洞內。
海灘上大雨傾盆,幾個人一身軟爽,
躲在有一座禮堂大小的岩洞內,靜觀海上夜雨奇景。
那一夜水簾洞雨的美妙經驗,至今回憶起來,仍歷歷在目。
天明之後,打道回府,一般登高者是下山回家,
我們來此造訪沈淪絕境者,卻必須登高爬岩,才找得到回家的路。
作者:陳永禹 教授 (是吾很敬重的一位人生老師)
(圖片來源:網路)
參考更多陳教授的文章:http://reveriestory.pixnet.net/blog/post/45178747
Copyright © 2014 陳永禹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轉載請告知,並附上清楚的出處連結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