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網路)
有兩位朋友一起旅行要到遙遠的地方,卻在森林裡遇到一頭巨大的熊!
其中一個人,先看到了大熊,自顧自的狂奔並爬附近最高的樹上,
另一個人看著朋友慌張的樣子,
好一會才發現原來有頭大熊往自己的方向過來! 由於發現時,
大熊已在不遠處了,這位逃不走的旅人只好倒在地上裝死!
大熊走到裝死的旅人身邊,聞一聞,嗅一嗅,
最後在旅人的耳邊低語了些什麼,然後就走了…!?
爬在樹上的旅人在確認大熊走了以後,趕忙回到旅人朋友身邊,
看著正再爬起來的朋友,
好奇的問道:「熊是不是跟你說了些什麼??」
這位被朋友丟下,差點被吃掉的旅人緩緩的說:
「牠建議我別跟遇到危險時,一聲不吭就逃走的人作朋友。」
心得論述:
有些人曾經聽過這則寓言故事,但就吾所知,
很多都將此篇作為宣導如何在野外應對熊的錯誤示範文,
也有的因為該版本敘述不清,而把預言抨擊得一無是處,
吾希望此篇內容能讓其重點更能凸顯出來,
這篇的重點吾認為是 : 慎選朋友。
遇難時只顧自己不幫助別人的朋友,
是從結果來看才能判斷!
所以應當從開始就先慎選,我們並不能在剛認識時,
就跟對方說:「嘿,你必須先通過我的考驗,才跟你做朋友。」
但可以從對方的言行舉止來觀察,也可以從常用平台所發的文來歸納,
想清楚自己需要哪些種類的朋友,同時也要建立自己的品牌!
在這個異常忙碌,大家都沒時間的時代,
作點功課能為自己和對方節省時間。((((很現實的說著
前陣子有篇文章-向朋友借錢,
這篇文章是一位作者她假裝需要借些救急錢,
向十位好朋友借,最後只有兩位是真的願意拔刀相助。
雖然這借與不借有著很多可能,並不能斷定是或不是真心好友,
但卻很值得深思!
朋友不借,其實並不一定是不想幫忙((((看著只剩2000的存摺
有時候借的人本身的習慣,以及自己平日給人的印象,
有否好好的經營人際關係等,也都會是那十位朋友考慮的問題。
換個角度想,朋友有這麼多種 (可上網搜尋:朋友的種類) ,
這位作者因為作了這項實驗,隨意的考驗他人,
讓自己只剩下願意借錢的朋友。
當然,她的這兩位朋友毫無疑問的是十分珍貴!
我們不能禁止別人嘗試跟我們交朋友,
但我們除了泛泛之交外,更可以進一步的選擇想接近的朋友類型,
從中再找出適合的摯友。
這種實驗建議別輕易嘗試,但吾在網路上還看過更超過的...
爸爸叫兒子在衣服上塗滿番茄醬,
然後跑到死黨們的家,跟對方坦誠自己殺人求庇護...
太...玩笑開太大了...應該說是失焦啦,比較像在測膽量...
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搜尋結果,「向朋友借錢」的這篇文章,
在2013年底到2014年初,曾經引起很大範圍的討論,
但文章早在2006年就已經存在了!
雖然有點離題,吾就來向大家介紹,「網路」有多厲害:
這是2014年2月的搜尋,這文章在網路上已經被轉載無數次!
常見名字 - 借錢、向朋友借錢
2013年9月甚至有人疑似重寫該文章,或者說實際嘗試結果?
此時台灣的平台漸漸有人轉貼此文。參考:[原创] 感悟,向朋友借钱
2012年此篇文章流傳在大陸的平台居多,
像是QQ、微博、新浪、百度等。
參考點:關於借錢的事
2006-2011年 <-時光飛逝中
零零散散有不少平台和部落格轉貼,名字也很多種,
較常見的是-「残酷的测试___你有几个朋友?」
吾後來找到了疑似最早轉載的貼文: [ZT]残酷的测试——你有几个朋友?
而從這篇文章找到了疑似最初的發文者: 残酷的测试——你有几个朋友?
可以看出來是個經過不少歷練的人呢~
搜查完畢後,吾挺有感觸的,並不是因為內容引起很多人討論,
而是幾個月前很多人瘋狂轉發的文章,居然是在8年前寫的!
她寫的時候大概也不會想到8年後會引起關注,
甚至可能連她自己看到時都已經認不得忘記了。
這對一位有在寫文章的部落客來說可是很大的鼓勵吶!!
不過... 8 年好久啊,可以請大家覺得哪篇還不錯,就多幫吾推文嗎?
Copyright © 2014 林家德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轉載請告知,並附上清楚的出處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