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盛的阿拔斯王朝 (圖片來源:網路)
強盛的阿拔斯王朝統治著阿拉伯人,
偉大的哈理發邁蒙在軍事上舉得輝煌的成就,
但這並不足以滿足他,同時還正在布局一個遠大的計畫,
他效法先知穆罕默德的號召 - 「向世界求知」,召集各界的學者,
並收集所有書籍,建造起全世界最早的學術殿堂 - 「智慧館」。
哈里發邁蒙在位期間,發展出一系列的「百年翻譯運動」,
將過去個個民族的史料加以翻譯整合,
希臘神話就是他最愛的作品之一,而他渴求知識的慾望,
更奠定了日後文藝復興的基礎。
不但如此,哈理發邁蒙自己更是歷代哈理發中,學問最淵博的學者,
雖然身為哈理發,有忙不完的國事,但他每周總能抽出兩天的時間,
親自參加學術界的辯論會,對手大多是一些法學博士、神學博大師,
或是一些有著獨到見解的文人雅士,採取自由參加的方式,
每個人都能得到充分的辯論與成長。
不過哈理發邁蒙主導的場次,主辦方都必需嚴格挑選,
按照參加者的身分,與其在學術領域的地位,來決定辯論順序。
後來,參加者們也將此辯論會視為提升地位的方法,
遵守著秩序排列就坐,就連發表見解時,也會和照順序來進行。
而主辦方的發言人一般都是學術界的權威人士,
會在辯論會結束時,綜合並結論出這次的客觀見解,
這是比較正確且可靠的結論。
由於這種研討會能聽到各個階層的想法,
加上哈理發邁蒙親自監督與重視,
所有在學術辯論會上取得肯定與榮耀的學者,都獲得提拔與重用,
地位也因此越來越崇高,整個社會風氣產生巨大的改變,
閒暇時間也會聚在一起交流見解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雖然大會歡迎各種地位的人來參加,
但卻很少有地位極低的人來參與,
但這次的辯論會上,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不尋常的事,
一位衣衫破爛,長相醜陋又疏於整理的流浪者,
也跟著學者們進入會議廳,
當然,主辦方按照地位把他排在發言順序的最後一位。
這次辯論會的主題是三個極為深奧艱難的問題,
涵蓋的知識範圍極廣,牽涉的人事也較為繁雜,
第一個問題剛發佈,就引來學者們的熱烈發言,辯論相當激烈,
每次發言都掀起不同的辯論高潮,最後終於輪到那位流浪者發言,
他從容地站起來,絲毫不畏懼眾人輕視的眼光,
把自己的見解逐條陳述,不但引經據典還能深度剖析,
完美地與眾學者辯駁,幾乎壓倒在場的所有學者。
哈理發邁蒙也注意到這位流浪者,
靜靜地傾聽他的觀點,十分欣賞他的知識與才華,
最後在一片掌聲中,由這位流浪者結束第一場辯論會,
哈理發邁蒙想多聽聽流浪者的見解,
於是命人安排他坐到較前面的位子,
以體現他在第一場辯論會中獲得的榮耀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第二個問題很快就被宣布,
有了第一場的基礎,學者間的辯論更加劇烈,
人人全神貫注地思考,用清晰的邏輯和口才表達自己的看法,
各個都能切中要害,真是精采絕倫!
而流浪者更勝一籌,他又一次提出令人驚訝的論點與概念,
把原本不相上下的局面全盤打翻,
哈理發邁蒙非常高興,將他升到更前面順序的位子。
第三個更困難的問題一公布,所有的學者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,
有了前兩場的經驗,大家都進展到新的境界,
每個人的見解都十分獨到且精闢,這可真是空前絕後的一次辯論會!
現在輪到流浪者發言,他十分沉著冷靜,
不但攻破他人不夠縝密的邏輯論點,甚至還借題發揮,
又一次讓學者們甘拜下風!
哈理發邁蒙這次直接提拔流浪者坐到自己身邊,
以此顯示對他的敬佩與讚揚。
這次的辯論會,
哈理發邁蒙提拔一位身分地位都十分低下的人連跳三級,
一下子搖身變成學術界的知名人士,
流浪者的學識與才華也得到全巴格達人民的認同!
(圖片來源:網路)
哈理發邁蒙舉辦盛大的宴會,款待來參加辯論會的學者們,
大家邊吃著美食邊討論今天的結論,等宴會結束,送走賓客後,
那位流浪者卻被哈理發邁蒙留下來,
專門為他舉辦一個小型的高級宴會,其他參加者都是一些國家重臣,
不但非常莊重還很講禮儀。
流浪者看見巴格達之王如此隆重的對待他,
十分感動:「請哈理發允許,敝人想說幾句話。」
哈理發開心地說:「當然准許,儘管說吧!」
流浪者拍拍身子,恭敬地對哈理發說:
「偉大的哈理發,有極高的遠見,人民的生活都仰賴著您!
如此隆重的宴會,在座都是學識高明,各個領域的大師,
與他們比起來,我就像在賣弄微薄的小聰明,
也正因為這份小小的聰明,有幸得到偉大哈理發邁蒙的賞賜,
又受到這般待遇,實在受寵若驚,擔當不起阿!」
流浪者繼續說道:「偉大的哈理發,小民從不喝酒,並嚴謹守律,
如果我不顧一切的暢飲,而損害我的智慧,那就損失大了!
還請偉大的哈理發能通融!
因為在小民膚淺的見解中,飲酒會使人變得無知愚昧,
會使人失態而粗俗,成為一位不值得被重用的人,
還請偉大的哈理發,允許小民保持學者的高尚品行吧!」
(圖片來源:網路)
流浪者的誠懇與端莊的禮儀,深深打動在場的重臣與哈理發邁蒙,
覺得此人不但能為婉拒絕飲酒,還能有所依據與堅持,
對他的品得趕到十分敬佩,重新邀請他坐下來享受美食,
並吩咐隨從送給他一套華美的衣服,以襯托他高上的修養與知識,
另外還送給他10萬金幣,並用哈理發的御用馬車護送他回家。
從此流浪者成為學術界的權威人物,
所有全國性的辯論會都邀請他出席,並十分重視他的言論,
總是能博得學者們的認同與讚賞,最後,全巴格達的人民,
都認為他是在知識與品德修養兼備的文人學士,
不但敬重且崇拜他,還都以他為努力目標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評論:
閱讀古蘭經的人民,由於不是每個人都能識字,
多是三五好友,一起聽一人講述。(圖片來源:網路)
前篇說到,哈理發邁蒙在政治與軍事上的變革,
使其對於人才有十分迫切的需要,
這間巨大的智慧館就是為了招募及培養可用人才而設立的。
然而這種人才選拔方式,與東方的科舉制度卻是完全不同的方向,
東方是在紙筆之間來顯示文采與知識,
而古阿拉伯與更西邊的希臘文明、
北歐文明以及東南方的印度、越南等文明有著密切關係,
辯論會與希臘的百人會議相似,都是只有男性才可以參加的聚會,
在哈理發邁蒙的時代裡,扮演著人才選拔的功能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有趣的是,這種辯論大會,也融入伊斯蘭教文明,
強調著思維與辯駁,但卻不同於歐美,穆斯林不僅將古蘭經視為信仰,
更是以真理的形式成為所有思想的基礎,
所以在他們的電影中,女性的智慧就遠不如男性。
而依據古蘭經教義為思想基礎,進而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思想,
成為神的使者,替先知穆罕默德傳道,
也就是伊斯蘭教幾乎所有男性們的人生目標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哈理發邁蒙所推動的百年翻譯運動,
不但使多項古文化的資料得以保留,
還使伊斯蘭教得到充足的養份,建構出完整的教義與教條,
架構起整個阿拉伯文民往後一千多年的律法與秩序。
而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有關古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,
大多都是古人參考當時翻譯文獻改編而成,
對於整個世界的文化史料來說,絕對是功不可沒呢~!
(圖片來源:網路)
文中的辯論會是每周舉辦,為期兩天,
在這邊就特別介紹一下「一周」的由來,雖然一樣是七天一輪,
但斯拉夫語系(北歐)的文化是「星象制」,
以羅馬的神明和其相對應的天體來命名。
而阿拉伯文明則是採取「數字制」,以週日為一周之始。
小常識: 有些人會問一周為何不是「0123456」而是「1234567」,
因為「0」雖然叫作阿拉伯數字,
但其實是來自印度文明-《吠陀》中的產物,
而「零」的概念則是在馬雅文明中就有此概念,
是大約西元7百多年時(委邁亞王朝),才融入阿拉伯數字的一部分。
Copyright © 2014 林家德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轉載請告知,並附上清楚的出處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