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說中的鵝卵石枕頭 (圖片來源:網路)
奧勒岡:「時代起起落落,我現在真是高得不能在高了!
從起到落,從落到起,這是大多數人必需經歷的,
廣的來說,我們最終都會是守塔人,
從更高的角度審視自己過去的生活與萬事。」
我的朋友-奧勒岡,一位老守塔人,常常風趣幽默,又很愛嘮叨個不停,
好像什麼都藏不住似的,他卻也是個能非常嚴肅地,
把許多東西都藏在心底的人,他在塔上就是這樣講的。
是阿,他出身於蠻富裕的家庭,
街角有些人還說,他是樞密參事的兒子,
也有人說,他讀到高中畢業,頗有學識,
還當過助理教師和牧師,但這些都沒讓他賺到什麼!
那時他住在牧師家中,沒半點錢可拿,一切都免費的,
要幫忙擦亮鞋子,打油靴子,
但牧師卻只給他最低等的黑色油脂塗料,
為了這個,他們還吵了一架,
一個說對方吝嗇,另一個說對方虛榮,
黑色塗料變成爭吵的燃點,兩人就此分別。
他總覺得自己對牧師沒什麼要求,不過就是上光用的鞋油,
可總是只能用油脂調成的黑色塗料,
於是奧勒岡決定成唯一位隱士,離開紛擾的人群。
上帝大概會說:「不管是鞋油還是黑塗料,只要鞋會亮就是好油!」
牧師與神父一身黑,他們認為這是心靈黑暗的投射與自我實現
可是,在一個熱鬧繁華的大城市裡當隱士,
只有在教堂塔頂的鐘樓工作,才可能達成,
於是他一個人爬上鍾塔,抽著煙斗,委屈地走來走去,
每天朝下望望,朝上看看,不斷琢磨推敲,
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講出,他到底看到些什麼,又沒看到什麼,
從書本上和自己身上,又讀到了些什麼。
我常借給他幾本好書,從一個人讀些什麼書,
就可以知道這是什麼樣的人,他確實是這麼說的,
他不喜歡英國那種,家庭女教師的小說,
也不喜歡法國那種,介紹如何炮製梅桂花乾的東西,
不,他想要讀的是傳記,或是關於大自然的其妙書籍。
我每年總會去看他一回,一般都是新年過後,
在這種除舊迎新的時刻,他的思想中總是會想些這樣又那樣的事情。
我分享兩次跟他對談的經歷,
盡量還原他的說詞,如果我記得清楚的話。
第一次訪問,試在我借他一本書之後,是講著關於鵝卵石的書籍,
那本讓他非常高興,他覺得十分充實。
奧勒岡:
是阿,它們可是有些經歷的老東西,都是些美麗的鵝卵石!
可是人們就毫不在意地從它們旁邊走過去!
在田野中,在海灘上,都是他們鋪出來的路,
從前的我也是這樣走過去,那都是最古老的太古時代的遺跡阿!
現在我可都是抱著敬意走過,心中充滿由衷的感激!
謝謝你這本書,它使我得到充實,
我還渴望多讀點書,把那些陳腐的思想和習慣通通抹煞。
描述著地球歷史的那本長篇小說,是這些書中最奇特的!
可惜我們無法讀懂開頭那幾部,因為是用我們沒學過的文字寫成,
我們必須從不同的地層和那些含矽的石頭中,才能窺探到一點內容,
到了第六部,亞當先生和夏娃小姐才出現,
但這對一般的讀者來說,實在太晚了,他們情願故事一開始就這樣,
我倒是挺喜歡的,這真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長篇小說!
我們就在地上爬著,停留在老地方,
地球一直再轉動,卻沒讓海水波擊我們,
我們輕鬆地踏在地面上,還緊緊連著地面,
並沒有跌落下去或是穿過去,才終於有了這八百萬年的歷史,
真是謝謝你這本鵝卵石的書,這些石子還都只是小伙子,
要是它們能開口,肯定有說不完的故事!
要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,高高地坐在這兒,
體驗一下自己變得微不足道的感覺,那一定是很有趣的事,
看看我們這些人,就算是有了上光的鞋油,
也全像蟻丘裡的螞蟻一樣,儘管有的是配帶著勳章的高貴螞蟻,
或是前途有地位的螞蟻,也都一下子就不見了,
在這些幾百萬年的鵝卵石前,還真是可笑的的存在!
除夕那晚,我讀這本書讀得著迷,
甚至都忘了以往的慣例,去看「狂人部隊進軍阿瑪格」,
是的,您一定不明白這故事,那是個仲夏的夜晚,
女巫騎著掃帚飛向布魯斯皮耶爾的傳說,這可是大家都知道阿。
而我們也有一支狂人部隊,對,是國內的,現代的,
他們會在除夕那晚,朝阿瑪格出發。
所有的窩囊詩人、男的女的、演員,
又或是寫報社文章和藝術界騷人,那些不中用的人,
也都會在除夕晚上飄過天空到阿瑪格來,
他們會躺在自己的鉛筆、羽毛筆,鋼筆倒是不能載人,它太生硬了!
雖然我也叫不太出來他們名字,
但他們並不喜歡讓人知道他們騎著羽毛筆來阿瑪格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我有個外甥女是個漁婦,她受到三份很有權威的報紙邀請,
她是這麼說的:「自己是被拉去作客,聽那些罵人的話,
她自己沒有羽毛筆,不能騎。」
當然,她講的東西,一半都是瞎篇的,不過聽一半也就夠了!
她到了以後,他們開始唱歌,每位客人都高聲唱著自己寫的歌,
都是唱自己的,因為自己寫的最好!
全都是一個樣,沒什麼新變化,接著會結成好幾個小群體,
都有幾個會饒舌,後來愛唱歌的傢伙會輪流唱著歌,
有群人的家人還有敲鼓的小鼓手。
在這裡,大家會和那些不寫東西的人們交朋友,
可以看到黑色塗料是怎麼樣被看成是上光鞋油的,
還有劊子手和他的小伙計,小伙計必須是最油亮的,
不然大家就不會注意到他了!
也有善良的清道夫,他是處理垃圾桶的,
他總是能把垃圾分成良、優、特優!
當大家玩得正開心時垃圾桶裡冒出一跟長竿子,
是一整棵大樹,有著一朵龐大的花和無數的果實,
和寬廣的遮棚,那真是棵令人稱讚的神奇柱子,
人們把過去一年中,回饋給世界的東西都掛在上面,
大花朵裡面會竄出星火,像個火舌一般,看起來非常熱鬧,
但每年都是如此,全都是嫖竊來的思想和主意。
這是一種丹麥早期的習俗,弄棵小樹上面掛滿禮物~
這當然不是聖誕樹,算起來應該是聖誕樹他爸~
直接說是聖誕樹的前身不行啊!
幾個沒有名氣的詩人,聚在一起玩「找靈感」,
頭腦比較好的人說了個雙關語,更癟足的話語就沒人能忍受了!
我的外甥女還說了些有意思的話,雖然她表現得非常畏縮,
但我不講了,我們應該作個好人,別處處品頭論足。
安徒生心裡OS:「都給你說完了~」
您也知道,像我一樣知道那邊有聚會的人,
很自然會希望每年都能看一次「狂人部隊進軍阿瑪格」,
所有的人都瘋狂地前往參加這個盛大的阿瑪格聚會,
如果哪一年有人沒參加,就會出現幾個新人代替,
我一定會注意到,可今年我卻忽略了,沒看到那些客人!
我在研究那些鵝卵石,從坡道上滑下去,
一滾就滑過了幾百萬年的鵝卵史,看它們在北國橫衝直撞,
它們可是在諾亞方舟建造前就已在快上漂浮,
沉入海底又從沙洲裡冒出,
被水衝到這兒的鵝卵石說:「這應該叫作錫蘭島!」
它們建造很多我們看都沒看過的島,還為野蠻酋長建立家園!
這些野蠻人我們也不認識,是一直到斧頭在聖石上棵下魯納符號,
這才算得上是進入紀年的時代,
不過,我對這段故事不是很懂,也可以說是完全不懂!
沼澤王的女兒2萬多字,以後再分享給大家嚕! 加拿大安大略的鵝卵石湖
天空落下三~四顆流星,它們發出閃亮的光芒,
雜亂的思考和閒聊才朝另一方向轉變。
可知道流星是什麼嗎? 這連那些字以為學識淵博的人都不知道阿!
而我有了新的想法,人們常常在小地方對恩人表達謝意和祝福,
這往往是無聲的,但它們沒有落到泥土裡!
我是這樣想的,他們被陽光發現,太陽把它們帶到行善者的頭頂上,
如果在上升的期間,很多人民也表達自己的感謝,
那就會變成一束花朵般的流星,落到已逝行善者的墳前。
在新年夜裡,我看著流星,
有時還真有種興致,去找找那些感謝是獻給誰?
我想,它一定是落到佛羅倫斯堡的石崖上,
那是丹麥國旗幟飄揚的地方,與普魯士作戰的勇士們都在那兒,
落在指揮官史瑞帕葛瑞爾和好友萊瑟,還有他們的戰友們的墳墓上,
都是這幾年許許多多人們對他們的感謝,對勝利戰果的感謝。
想想看,如果有顆流星會落在我們的墳上,這會是多麼了不起的事!
只是,在我還沒入墳前,陽光就不肯給我帶來一絲感謝,
這一生還真沒什麼值得被感謝的,我可還沒有得到上光鞋油呢!
我這一生就只配得上用油脂調的黑色塗料!
還在糾結那個鞋油呀 =w=”
評論:
(圖片來源:網路)
結尾提到的戰爭,是指19世紀中期的什勒斯維希戰爭,
丹麥對抗著大德意志邦聯、普魯士、奧地利,
主要分裂點是因為,丹麥可以分為兩大區,
什勒斯維希多是丹麥裔,霍爾斯坦則是德國裔,
所以丹麥皇室堅持「永不分離」,
而霍爾斯坦的德意志民族主義運動卻也燒得如火如荼,
後來「貪婪」的憲法制定出偏袒貴族的制度,戰爭就正式開打了!
(圖片來源:網路)
從這篇故事中,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對天文地理的認知,
當時對鵝卵石的了解還很初步,只是河海中的小砂石,
並沒有更明確的細分,現代所稱的鵝卵石,
是從山上滾入河中的石頭,經過長年累月的河水琢磨,
變成光滑的小石頭,大多會堆積在河口,
所以近海的海床也不難發現其蹤跡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吾還蠻喜歡這位奧勒岡,雖說他消極的為了鞋油去作一位旁觀者,
守在高聳鍾塔中,但思考所學卻是很珍貴的態度,
他看著介紹鵝卵石的書,還會去參照聖經中的片段,
聖經在當時是絕對正確無誤的知識書籍,
還親自去尋找鵝卵石的聚集地,
雖然鵝卵石沒有他說的幾百萬年這麼古老,
但他用心體會的感受到很值得讚揚。
流星~~~大家都知道,就是太空中的隕石、固體塊或是塵埃等,
受地球引力影響被拉入大氣層燃燒,
這些都是因為20世紀資訊與交通較為發達,
也越來越多人目睹巨大的石頭從天而降的現況,
大家才開始相信,真有大石頭從天而降這檔怪事!
(圖片來源:網路)
在這之前,雖然多少也有人親眼目睹,但卻沒什麼人相信。
畢竟,大多數的流星,都在未抵達地面前就燒盡了,
就算好不容易撞到地面,往往也只剩下坑洞和碎石,
一般會認為這是什麼東西撞擊後,把地底的石頭撞碎才出現坑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就算有人突發奇想,撿起地上的石頭,以當時的資訊和技術,
也還很難去確認石頭裡的成份到底是不是來自於地球~
不過,流星是很多很多的感謝和祝福,這概念倒是很有趣又溫馨吶!
結論:
如果不是安徒生記性太好或太會萹故事,
那就是奧勒岡碎碎念的本事真了得,講一下午!
東方最厲害的碎碎念~(影片來源:網路)
第二次訪問在下集揭曉! 疾筆疾筆~~振書振書~~~
Copyright © 2014 林家德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轉載請告知,並附上清楚的出處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