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Fotobeginner)
上一篇有個很重要的觀點,狐狸與山鷹的天敵關係,
就好比社會上的合夥生意,合作確實可以讓企業更為壯大,
但當利益糾紛擺在眼前,再好的合夥對象都可能拆夥,
所以事先約定好,利益資源等 釐得越清楚越好,
大人複雜的世界,盡量別影響到雙方的孩子,
對峙的再怎麼兇,也沒有理由讓孩子們受到傷害。
在過去的國內外社會中,常常會有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
「父債子還」、「童養媳」等等,這類的思維在華夏文化中尤其普遍,
男孩賣去當苦力,女孩賣去青樓院,
更廣義來說,甚至像是「非法童工」、「賣身葬父」,
也都可以算是相關範疇。
畢竟,這牌子不是人人都有
當然,這些傷心事往往都有些不得已之處,
就拿「賣孩子」來說,以前的農業社會,人丁越多就能耕種越大的田,
也代表這越多的財富,如果有哪戶人家因鬧飢荒而無法維持家計時,
就有可能把女兒賣去別人家,當別人的孩子,
萬不得已,甚至會賣出兒子。
但,不這麼作又能如何?
大家一起餓死也不是辦法,留得青山在,去有錢人家總是有口飯吃,
表面上很無情,背後卻也有他的溫情,
一種就算以後被小孩恨,也要讓孩子活下去的勇氣。
山鷹媽媽不就是如此嗎?
如果牠的小孩以後懂事了,有自己的想法,
卻知道自己媽媽曾經這樣背信忘義,
只為了餵飽自己,又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?
回頭來說說狐狸,除了上一篇所說的 電視影集、動漫、卡通、書籍等,
電影中也有豐富的正面劇情,例如:《狐狸與我》,是2007年的法國電影,
訴說著一位女孩在野外認識了一隻狐狸,
從彼此有所防備,到彼此互相信任,
狐狸甚至還領著小女孩參觀大自然中的生物百態,
食物鏈的殘酷,鬼斧神工的景觀,
用這種拍攝方式來對比和投射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。
小王子 (圖片來源:網路)
同樣在1943年法國問世的經典名著《小王子》中,
小王子與狐狸的對話更是發人省思,
主要論及「馴養」與「朋友」的定義,
這也是電影 狐狸與我 中,所參考的主要文獻。
小王子與狐狸以馴養當初發點,發展出感人的友誼,
甚至狐狸還教小王子一些哲理。
這次的故事是「狐狸和樵夫」,在這篇中,狐狸就跟人類沒什麼兩樣,
幾乎可以當作是個受到村民討厭(迫害)的一位普通村民,
這篇中故事的狐狸與樵夫,並沒有發展出什麼真貴的友誼,
姑且不論狐狸到底作了啥好事而被追殺,
身為人類的樵夫,反而是故事中的壞人角色,
雖然作者們並沒有明講,會否這也在暗示,在很多人的認知中,
人類比起狡詐的狐狸,還更言不由衷,說的和作的根本兩回事呢?
吾們把話題再延伸些,當思考一個問題時,就必須從雙方的角度去思考,
如果狐狸其實只是個弱小的小村民,可能因為沒人照顧,
成了孤兒或身負重病等,希望引人注意或是偷東西吃。
獵人們則可能是重要人物號召來抓狐狸的執行者,
樵夫甚至很可能根本就是那位重要的人!
自作聰明的騙狐狸入陷阱,卻沒有足夠的默契導致計畫失敗後,
最後卻還能理直氣壯的邀功!?
作者們把很多人類負面的行為和心態,融合進這位樵夫身上。
(圖片來源:Fotobeginner)
伊索寓言第一卷 - 樵夫與狐狸
葡萄牙動畫 改編版
簡短介紹: 樵夫和狐狸是好朋友,
也常常叮嚀狐狸要照顧自己的小孩子,
狐狸把小孩當自己的孩子看待,樵夫卻聽信了旅人的話,
最後誤殺了 忠實 的狐狸~
故事內容:
狐狸被一群獵人追趕,東躲西藏經過一位樵夫的家,
於是便向樵夫請求讓牠躲起來,樵夫很好心的叫狐狸躲進自己的倉庫裡。
沒多久,獵人追了過來,向樵夫打聽狐狸的消息,
樵夫大聲地說他不知道,但手指卻一直往倉庫指,
可惜獵人們急著找狐狸,完全沒留意到,很快就繼續往前追去了!
狐狸走出來,也不看樵夫一眼,自顧自的走了,
樵夫很生氣的大吼:
「狐狸你不懂得知恩圖報,白救了,剛剛應該跟獵人們說的!」
狐狸笑了笑說:「如果你的手指沒背叛你,那我就真該好好謝謝你了!」
(圖片來源:Fotobeginner)
狐狸萬象1 - 狐狸與葡萄:http://reveriestory.pixnet.net/blog/post/115767998
狐狸萬象2 –
聰明與狡猾只有一線之隔:http://reveriestory.pixnet.net/blog/post/116317685
狐狸萬象3 -
千方百計為食糧,聰明反被聰明誤:http://reveriestory.pixnet.net/blog/post/117457529
狐狸萬象4 - 何來的勝利者?:http://reveriestory.pixnet.net/blog/post/118535987
Copyright © 2014 林家德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權所有 轉載請告知,並附上清楚的出處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