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512c605ee49c9_500  

元宵節,說穿了就是個假裝到處著火的節日~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說來,這元宵節也算是歷史久遠的節日,

 

就像很多中華文化中的節日,元宵節也是長時間累積而成的文化精髓,

 

有的習俗是在地方上受到歡迎而融入節日中,

 

也有的習俗是因為比較不討喜而漸漸被遺忘。

 

 

元宵節的起源,就如大家所知是秦末時期,

 

多半是托秦始皇的福,道教在當時十分盛行,這節原本稱做上元節,

 

是三界公之天官大帝聖誕,一般會燃燈祭祀太乙神,

 

祈求今年風調雨順,人們會在田間點火把,一連燒個三天三夜,

 

正所謂,正月十四,頭燈照蚊子,正月十五,二燈照害蟲,

 

正月十六,三燈照五穀,這就是第一則故事的開始!

 

 

W020110803570133287595  

中國芭蕾舞劇 - 大紅燈籠高高掛

 

 


 

001485a7c9ca0ec5b4cd48   

 

很久很久以前,猛獸群聚肆虐,人畜死傷慘重,

 

各地人們團結起來,徹夜挑燈獵殺猛獸,鬧得萬物不得安眠,

 

恰巧有隻神鳥在人間迷路,誤闖獵殺陣,被當作害人猛獸殺死。

 

 

玉皇大帝震怒,人們該休息的夜晚不安寧,

 

那就派神兵在每年正月十五夜晚,

 

到人間房舍四處放火,把人們通通燒死!

 

玉皇大帝有個善良的女兒,祂冒著觸犯天條的危險,

 

偷偷下凡通之人類,人們聚在一起,

 

思考該如何躲避這場及江到來的災難。

 

 

果然薑是老的辣,有一位聰明的老人想出一個妙計,

 

在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這三天的夜裡 (宵就是夜的意思),

 

每戶人家門口都點亮火紅色的大燈籠,

 

這樣玉皇大帝在遙遠的天上看時,

 

就會以為人間四處著火,就能逃過一劫!

 

從此人們都會在這段時間裡,打著大大的紅燈籠三天,祈禱一切順遂~

 

 

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,

 

燈樹千光照,明月逐人來,

 

遊妓皆穠李,行歌盡落梅,

 
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
蘇味道 《正月十五夜》

 

 

6065_201102071553231rp94  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 

 


 

 4e42c664eba6e3562d0ef2b5cd92088ab7c5d6a5  

 

時間很快來到漢高祖劉邦的時代,劉邦最寵幸的女人,

 

其實是戚夫人與其皇子 – 劉如意,

 

但在劉邦死後,

 

出現一位叱吒風雲卻在歷史上較少人知道的掌權皇后 – 呂雉,

 

她成為中華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,呂太后將戚夫人囚禁,

 

並挖去她的雙眼,並使其聾啞,骸斬斷其四肢,

 

簡直生不如死,呂太后也從此確立霸權地位!

 

 

但這樣的恐怖統治並沒有維持很久,

 

呂太后病逝後,呂氏一族發起政變,企圖直接將劉氏王朝推翻,

 

但這場政變卻被劉氏宗氏鎮壓成功,

 

眾大臣擁立二皇子 – 劉恆 登基,這才進入漢文帝的時代。

 

 

高壓統治結束,全國人民為了慶祝這場內亂平息,大肆放鞭炮慶祝,

 

也有人未了紀念28歲慘死的妻夫人,會在廁所外面祭祀,

 

這就是「鬧元宵」、「蜂炮」的源頭。

 

 

 

月色燈山滿帝都,香車寶蓋隘通衢。

 

身閒不睹中興盛,羞逐鄉人賽紫姑。

李商隱     《詩曰》

(紫姑又是另一個小故事了呢~)

 

 

 

2009729102212583  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 


 

 2077368  

 

文帝後就是武帝,秦末的故事也有了新的版本,

 

武帝的寵臣 東方朔,這年天降大雪,

 

身為寵臣至少該做點什麼來討好武帝,

 

於是他就到花園採梅,想獻給皇帝。

 

 

誰之,才剛踏進花園,就見到一哭喪著臉的宮女準備投井自盡,

 

正月十五的大節慶就快要到了,這時間點上鬧出人命可不得了,

 

東方朔趕忙上前制止!

 

 

原來,這位姑娘叫做元宵,深居宮中倍思親,

 

尤其在這種全國歡慶的節日裡,更是希望能與家人團聚,

 

東方朔看這宮女誠懇孝順,答應幫她想辦法,讓她的心意能夠傳達。

 

 

第二天,東方朔就在最繁忙的長安街上擺個占卜攤,

 

百姓們看到是東方朔的攤子,都爭相前來占卜,

 

但所有人的籤語卻都是「正月十六火焚身!」

 

 

這可不是開玩笑阿,當晚,全城陷入恐慌,

 

人們急著向東方朔請求解災之法,

 

東方朔就說:「正月十三黃昏時,火神之女赤衣下凡,奉旨燒長安。」

 

 

20130220111302732  

 

 

老百姓聽了還是沒懂怎麼解災,只見東方朔留下的紅帖,

 

要人們趕緊稟告皇上,

 

漢武帝接開紅帖一看「長安在劫,火焚帝宮,十五天火,紅焰通霄!」

 

 

皇帝還不知這是東方朔的帖,以為是民間算命師呈上的大災前兆,

 

趕緊命人找來東方朔求解,東方朔裝模作樣地想了想說:

 

「聽說火神愛吃湯圓,就是宮中都會在歡慶正月十五時,

 

由宮女元宵做的那道甜點,如果您下聖旨,命令全城點燃大紅燈籠,

 

上面還要寫著元宵兩字,代表是元宵宮女在此,

 

還要不停放著響徹天際的爆竹,並讓家家戶戶都製作宮中的這道湯圓,

 

應該就能瞞騙火神,讓祂以為四處都在著火,

 

祂就會開心地吃著湯圓,藉此逃過一劫!」

 

 

武帝聽了十分高興,就照個東方朔的方案發布聖旨,

 

元宵的家人在正月十五入城時,

 

看到燈籠上寫滿女兒的名字,滿心歡喜與欣慰。

 

這一夜熱鬧非凡,而且全城安然無事,

 

武帝十分高興能逃過一劫,就命令從此將正月十五改叫元宵節。

 

 

後來這故事的附加價值,就是「吃元宵」,

 

原本是陝西的在地食物,叫作「浮元(圓)子」,

 

會在糯米粉中參一些白糖、芝麻、花生粉、棗泥等餡料,

 

以水煮或油炸的方式,做成一顆顆漂浮在湯上的湯圓,

 

也象徵著團聚之意,就像是在實現元宵姑娘的願望一般,

 

而元宵節也就此確立。

 

 

 

愛元宵三五風光,月色嬋娟,燈火輝煌。

 

 

月滿冰輪,燈燒陸海,人踏春陽。

 

 

三美事方堪勝賞,四無情可恨難長。

 

 

怕的是燈暗光芒,人靜荒涼,角品南樓,月下西廂。

 

 

《折桂令》

 

 

 

large_c7a252c8065ace0d  

現代的商業湯圓~ 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 

 


 

 2008114145752958_2  

 

在漢代,還有個地方習俗也漸漸形成,高僧蔡愔前往印度取經歸來,

 

漢明帝便命人在正月十五的寺廟中,燃燈表佛!

 

整排整排的燈籠高高掛,變成一種美麗的景緻,

 

這習俗來到唐朝,早已不再侷限於寺廟內,

 

在唐玄宗的時代裡,元宵節的長安,儼然就是一座大燈籠,

 

五萬盞大燈籠掛滿整座長安城,各種五花八門的造型與花樣,

 

把街道變得如夢似幻般絢麗!

 

 

後來的每一朝代,元宵節幾乎不輸給過年,

 

規模越來越盛大,節日也越來越多天,

 

直到滿族入關,官方主辦的燈會才停止,

 

但這並不影響民間的熱情,每到這個時節,

 

各式各樣的燈籠,依舊是占領每一條巷道。

 

 

法輪天上轉,梵聲天上來,

 

燈樹千光照,花焰七枝開,

 

月影疑流水,春風寒夜梅,

 

翻動黃金地,鐘發琉璃台。

 

隋煬帝  《元夕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》

 

 

 

149627865_ea2b001574  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 


 

   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當然,這項綿延千年的節日並沒有停止融合,較後期融入的習俗,

 

像是 逐鼠、過吉祥橋、迎紫姑、跳繩、石戰、裸參、

 

歲德燒、乞龜、搶春牛、偷挽蔥等等,多得可以當研究論文~!!

 

 

舉例來說,元宵猜燈謎,這就是融入非常成功的一個例子,

 

這最早是來自宋朝,商用成分居多,畢竟…都寫元宵實在挺無聊,

 

燈籠上開始寫著各式各樣古靈精怪的燈謎,一個比一個難猜,

 

讓大家再賞燈同時,也能多動動腦,算是增加趣味性,

 

到明清時,內容也更加豐富,除了人事物、詩詞曲賦外,

 

連明諭、暗喻、譬喻、諧音借意等等方式都有得猜,

 

但後來受西化影響,華文造詣大不如前,現代的謎語已簡單許多,

 

噢,對了,這習俗來到清末,還添加了一個故事呢!

 

 

DSC_7769    

 

 

傳說有個姓胡的大財主,錢多到足以號令鄉里,

 

但他對人鐵心,總是皮笑肉不笑,

 

看到比自己更富有的,穿著更華麗的,

 

就抱著大腿不放,把人捧上天去,

 

對於穿得比自己差的,由其是那些窮人,

 

他連一跟吃剩的骨頭都不願意給,人們叫他「笑面虎」。

 

 

那年春節,胡家來了兩位客人拜訪,先來的叫作李才,

 

穿得整齊,十分華麗,

 

後來的叫王少,一身破爛,身上的蒼蠅都少過。

 

 

笑面虎接到李才來拜年的通報,趕忙上前迎接,

 

簡直把對方當做大恩人似的,李才當下就跟笑面虎借了十兩,

 

笑面虎大方地借出,李才開心離去。

 

 

但才剛在門口送走李才,

 

偏偏就撞見王少來借米糧,笑面虎瞄了一眼:「滾!」

 

 

王少還沒來得及說第二句話,就立即被佣人擰出去,

 

王少憤恨不平地走回家,越想越不甘心,打算找機會整整這笑面虎。

 

 

轉眼就是元宵節,王少也樂哈哈地忙了一整天,

 

當晚,王少在桿子上掛起一座大燈籠,

 

這燈籠又大又亮,比街上很多人的燈籠都還壯觀,

 

上面寫著引人注目的詩句,一路撐著來到笑面虎家,

 

這兒本就是個聚集地,很快就引來眾人為觀,

 

笑面虎也注意到了,但就怎麼也看不懂那四句詩。

 

 

他請來管帳房的先生念詩,那先生想了想唸到:

 

「頭尖身細白如銀,論秤沒有半豪分,

 

眼睛長在屁股上,光認衣服不認人。」

 

 

笑面虎聽得臉紅脖子粗,當下衝出前院找王少理論:

 

「你這小子死要錢! 不借就膽敢來鬧事!」

 

 

王少笑嘻嘻地晃著燈說:「老爺阿,是怎看出罵您呢?」

 

 

笑面虎罵到:「你給我好好唸一次!」

 

 

王少大聲地唸了一次,笑面虎吼:「這不就是在記恨我不借你錢?」

 

 

王少嘻皮笑臉地說:「哀呀,老爺您想多了,

 

我這四句詩是個謎,謎底是 針 ,您想想是不?」

 

 

笑面虎聽了想想也是,只好摸摸鼻子走人,

 

圍觀的人全都是笑面虎看不起的窮人,各個哈哈大笑,

 

第二年的元宵節,大家都學王少,

 

在自己的燈籠上寫出自己想了一年的經典謎語,漸漸變成一種風潮~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百枝火樹千金屧,寶馬香塵不絕。

 

飛瓊結伴試燈來,忍把檀郎輕別。

 

 

一回佯怒,一回微笑,小婢扶行怯。

 

 

石橋路滑緗釣躡,向阿母低低説。

 

妲娥此夜悔還無?怕入廣寒宮闕。

 

 

不如歸去,難疇疇昔,總是團圓月。

 

 

董舜民《元夜踏燈》

 

 

 

4f80eaea8486e3254f486e3da444fcee  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 


 

 5438744119_e19d7238ba_o  

 

說了這麼多,元宵節就是這樣形成的!

 

值得特別注意的是,台灣地區也漸漸演化出專屬的元宵節活動,

 

主要是因為1980年後的日假旅遊風氣炒熱,

 

台灣人特別喜愛燈會,在各大都市都舉行著大型特色燈會,

 

一般燈會附近也有非常完整的各種遊戲攤位,

 

喧鬧的祭典也負責炒熱氣氛,

 

台灣常見的像是馬祖擺暝祭、平溪天燈節、鹽水蜂炮、

 

府城迎四安旗、內湖夜弄土地公、澎湖乞龜、

 

新港奉天宮天上聖母元宵遶境、炮炸肉身寒單爺、

 

基隆炮獅、後龍慈雲宮攻炮城………。

 

 

kS01A8vjs4Tsl4PHwWo5Q  

炮炸肉身寒單爺 (圖片來源:網路)

 

 

不過元宵節與過年有性質上的不同,過年大多是家族聚會為主,

 

元宵則像是場盛大嘉年華會,當然氣氛炒起來就是很大商機,

 

但如果景氣蕭條,元宵節就會變得有過像沒過,

 

這種熱鬧的節日,可是保留著千年傳統呀,

 

真希望能越來越盛大,繼續點燈五千年!!!

 

 

 

 

 

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。

 

 

寶馬雕車香滿路,鳳蕭聲動,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 。

 

 

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。

 

 

眾裏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 那人卻在,火闌珊處。

 

辛棄疾 《青玉案 元夕》

 

 

 

U3405P704T2D60230F101DT20090209185718  

 

 

 

    

 

有一說,元宵節在近代已幾乎成為中式的情人節,

 

大量的情侶在這天約出來見個面,賞燈會~

 

哈哈~忽然想到這首跨世代回憶等級的經典歌曲~

 

 

 

Copyright © 2015 林家德 All rights reserved.         

版權所有 轉載請告知,並附上清楚的出處連結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童話研究社長大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